当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再次面对中外媒体时,民营经济议题如同一条金色丝线,将两会议程与市场脉搏紧密编织。这场被全球聚焦的年度盛会,正在演变为解码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逻辑的关键场域。从外交老将转型为政策阐释者的刘结一,其话语体系中的微妙转向,折射出新时代民营经济治理范式的深层变革。
工行的6万亿计划犹如投石问路,其价值不仅在于资金规模,更在于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范式。当国有大行从"资金提供者"蜕变为"价值共创者",这场始于信贷供给量变的改革,或将引发中国金融体系质变的链式反应。
2025 年 2 月 28 日,中国人民银行、全国工商联、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、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。这一会议的召开,彰显了国家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高度重视,也为后续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进指明了方向。
2025年,全球金融市场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剧烈的结构性变革: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、地缘冲突催生区域金融割裂、数字资产监管框架加速成型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券商行业以中央汇金主导的“超级整合”为支点,开启了一场重塑全球金融版图的战略行动。
“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”评选活动自 2005 年启航,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九届,历经岁月的沉淀与洗礼,已然成为中国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评选活动之一。
“2024 中国金融年度人物” 的获得者,不仅是中国金融业的杰出代表,更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中流砥柱。他们的每一个决策、每一次行动,都紧密关联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。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,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、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始终。他们的卓越贡献,不仅推动了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壮大,更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2024年,证监会共承办全国两会建议提案424件,其中人大议案、建议202件,政协提案222件。建议提案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、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等热点问题,凝聚了代表委员的智慧,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。
1月份,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1027.5亿元。国债发行10185.0亿元,地方政府债券发行5575.7亿元,金融债券发行7042.1亿元,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12791.7亿元,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27.3亿元,同业存单发行15147.8亿元。
北京在金融高水平开放道路上的 “北京精神”,将不断激励着更多的城市和地区积极探索、勇于创新,为我国金融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。相信在 “北京精神” 的引领下,北京的金融开放将迈向更高水平,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,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在全球金融格局风云变幻之际,汇丰银行对中国市场的坚定看好显得尤为瞩目。近期,面对 “汇丰中国数字财富业务聆峰将裁员近半” 的传闻,汇丰发言人于 2 月 27 日迅速回应,明确表示汇丰对中国市场持有长远的战略承诺,且将中国作为优先发展市场,这一立场坚定不移。这一表态,绝非空穴来风,而是基于汇丰在中国市场多年深耕所积累的深刻洞察与切实行动。
当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政策文件中首次将“普惠养老服务”与“人工智能辅助诊疗”“社区设施连锁化”等词汇并置时,这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升级,更标志着中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战略转向——从兜底保障转向制度性供给,从家庭责任转向国家治理。
杨书剑的职务变动,恰似中国银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。当“老将”带着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奔赴新战场,当首席合规官、首席风险官成为高管团队的标配,这些变化不仅关乎个体机构的命运,更映射出整个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层转型。